Industry News
[中国工匠]北大教授26年把沙漠“懒人作物”“玩”成百亿产业千龙网中国首都网2017-02-21

——千龙网“中国工匠”系列报道之十七

【编者按】2016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工匠精神”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一时间引发社会热议。

“工匠精神”是一种坚韧不拔、一丝不苟、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精神。如今,中国的发展已开始转型升级,从“中国制造”升至“中国创造”,因此我们的时代需要“工匠精神”。为此,千龙网从2016年4月起发掘寻找“中国工匠”,推出行业精英的系列报道。他们文化不同,年龄有别,但都拥有一个共同的闪光点——热爱本职、敬业奉献。他们之所以能够匠心筑梦,凭的是传承和钻研,靠的是专注与磨砺。



6月17日是联合国确定的第22个“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土地荒漠化仍是世界上最严重的环境问题。夏秋时节,当人们进入新疆和田地区,昔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荒漠景象荡然无存,如今沿途盛开着一望无际的柽柳花。

这道独特的风景线,就是“肉苁蓉之父”北大教授屠鹏飞的“杰作”。26年前,他孤身一人深入新疆沙漠,在40℃至50℃的高温中“蒸桑拿”,拿着铁钎像考古一样,寻找传说中的野生肉苁蓉,开始研究神奇肉苁蓉之旅……

两千多年来,这个享有“沙漠人参”美誉、自身无根、寄生在其他植物根部的肉苁蓉,到底是如何寄生到其他植物根部的?这一直是一个难解之谜,全世界也没有人工种植肉苁蓉的成功先例。

这个在屠鹏飞眼里看来特别“好玩”的“懒人作物”,经过他长期在沙漠中研究和种植——26年的久经“烤”验,历经屡败屡战,屠鹏飞终于揭开了肉苁蓉的神秘面纱,将这个“懒人作物”“玩”成了百亿元的产业,成为富裕边民、安定边疆的一剂“神药”。

2016年6月7日,北京大学屠鹏飞教授在向千龙网记者介绍肉苁蓉的神奇特点。千龙网记者摄影

沙漠里“蒸桑拿”久经“烤”验找到肉苁蓉

“我当初选择肉苁蓉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时,就是觉得这种东西挺神奇、也挺好玩的。”日前,屠鹏飞教授在接受千龙网记者采访时回忆说,1990年,他博士毕业后来到当时的北京医科大学药学院进行博士后研究,师从著名生药学家楼之岑院士。楼之岑院士让他自己选择研究课题。

当时,摆在屠鹏飞面前的有两个选择,一个是继续他的博士研究课题“沙参类药材的生药学研究”,另一个是选择新的课题,另辟蹊径。对于前一个选择,轻车熟路,比较容易。但是,屠鹏飞认为作为一种中药,沙参的药效很一般,不能作为长期研究的课题。因此,屠鹏飞决定选择一个药效确切、具有长期研究价值的中药进行研究。

2016年6月7日,2013年9月,屠鹏飞教授在新疆和田地区于田县检查管花肉苁蓉的接种情况。

于是,屠鹏飞查了大量的国内外文献资料和本草著作,发现名贵中药肉苁蓉在历代本草中都有记载,尤其是在传统补肾壮阳处方中使用频度最高,而对这个中药进行研究的人却很少。肉苁蓉又是寄生植物,其生长特性非常奇特。肉苁蓉神奇的生长特性和临床疗效,引起了屠鹏飞极大的兴趣,于是,他毅然选择沙漠植物肉苁蓉作为其研究课题。从此,他开始了神奇中药肉苁蓉的探索发现之旅。

屠鹏飞经过一段时间研究发现,沙参的药用研究价值不大,而这个寄生生长、又有壮阳功能的神奇肉苁蓉引发了他的浓厚兴趣。于是,他很快放弃了沙参,而选择沙漠植物肉苁蓉作为研究课题。从此,他开始了神奇肉苁蓉的探索发现之旅。

肉苁蓉是一种极其短缺的濒危寄生植物,被誉为“沙漠人参”,分布于我国西北沙漠、荒漠地区,尤其是新疆的南疆地区和内蒙古西部的阿拉善盟,以及原苏联的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家和海湾地区阿拉伯国家的沙漠地带。作为寄生植物,肉苁蓉的寄主为防沙固沙优良树种梭梭、柽柳等。肉苁蓉也是一种名贵中药,在我国已有两千多年的使用历史,而由于长期被人们大量采挖,其资源已濒于枯竭,被列入《野生濒危动植物种国家贸易公约》附录Ⅱ和我国保护植物。

新疆和田地区于田县农民收获肉苁蓉之后,喜上眉梢。

“当时,我要找到一棵野生肉苁蓉,的确非常困难。”屠鹏飞介绍说,他从北京出发,坐了3天3夜的火车,到达乌鲁木齐,再转乘一辆老旧的公交大巴,穿越死亡之海——塔克拉玛干沙漠,一路上都是黄沙漫天、遮天蔽日。他每天早上6点半出发,到晚上10点多钟才停车住宿休息,就这样在汽车上又颠簸了5天半,他才到达新疆和田。屠鹏飞找到当时的和田地区医药公司了解有关情况后,他又花了将近一天的时间,才到达管花肉苁蓉的主产地于田县。到达于田县后,在当地医药公司的帮助下,屠鹏飞租了一辆非常简陋的小卡车,开进了于田县附近的沙漠,去寻找野生肉苁蓉。

当时正值初夏,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天气已经非常炎热,太阳炙烤沙土,温度高达40℃至50℃,屠鹏飞戏称自己是一边“蒸桑拿”,一边拿着一根铁钎在梭梭、柽柳附近的沙土下不停地插。他给千龙网记者解释说,肉苁蓉有点像南方的竹笋,生长在地下,它开花之前是看不到的;只有到了花期,它才长出地面——开花结果,完成其生命周期。因此,人们采挖肉苁蓉一般是在开花之前,也就是在它出土之前或刚露出地面。

肉苁蓉一般是每年5至6月份开花,开花的时间也非常短暂,因而人们非常难找它的踪影。由于当地药农过度采挖,沙漠中露出地面的肉苁蓉早已采挖贻尽,药农们都拿着铁钎不停地向地下插,一旦地下面有肉苁蓉,铁钎的尖头就会潮湿。经过反反复复的探寻,在沙漠里久经“烤”验的屠鹏飞终于如愿以偿找到了野生肉苁蓉样本……“当时我非常激动,因为这是我第一次找到野生管花肉苁蓉。”说起自己当时的心情,屠鹏飞至今记忆犹新。

肉苁蓉一般是每年5至6月份开花,开花的时间也非常短暂,因而人们非常难找它的踪影。

26年钻研肉苁蓉败走“阿”城屡败屡战

作为寄生植物,肉苁蓉到底是怎么寄生到寄主的根上的?对此,屠鹏飞非常好奇。他向千龙网记者表示,如果搞清楚了肉苁蓉的寄生原理,就有可能对肉苁蓉进行人工种植。为此,他查阅了大量文献和本草古籍,发现由于肉苁蓉生长在沙漠之中,历代本草著述者很难亲眼目睹其野外生长情况,因而对其描述也非常荒唐。由于在当时的条件下,一般人很难到达沙漠深处,了解肉苁蓉的生长状况,因此,现代文献也没有有关肉苁蓉寄生过程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报道。

“南北朝梁代陶弘景所编著的《本草经集注》称肉苁蓉是‘野马精落地所生,生时似肉’。”屠鹏飞解释说,虽然古代人所说的“野马的精子掉到地上,才生长出肉苁蓉”的说法十分荒谬,但是也从另外一个侧面说出了肉苁蓉这种本身无根的寄生植物的主要特征。

在长期的资源调查和科研过程中,屠鹏飞深深地认识到发展肉苁蓉大规模种植,不仅可以解决药材资源紧缺问题,同时也能治理沙漠,提高民族地区农牧民经济收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于是,屠鹏飞决定重点开展肉苁蓉的人工栽培研究,他组织中国农业大学、阿拉善盟林业治沙研究所等单位有关专家成立肉苁蓉研究课题组,专门从事肉苁蓉及其寄主梭梭、柽柳种植技术研究与推广。

每年秋天,新疆和田地区于田县管花肉苁蓉的生长状况。

“一开始,我虽然在内蒙古和新疆到处呼吁发展人工种植肉苁蓉,但是根本就没有人理睬我。因为大家都觉得这种自身没有根而寄生在其他植物的根上的植物,是不太可能取得人工种植成功的。而且,在国际上也没有这种成功的先例。”屠鹏飞回忆说。

为了建立肉苁蓉人工种植技术,屠鹏飞带领学生在内蒙古阿拉善盟乌兰布和沙漠中的阿拉善盟医药公司肉苁蓉栽培场,种了3年的肉苁蓉。此后,他们又经过多年的试验,直到1998年,他经过8年奋斗,人工种植肉苁蓉技术基本成熟。当时,屠鹏飞与阿拉善苁蓉集团公司联合申请了国家荒漠化治理项目,开始了肉苁蓉的大规模种植。

当时,由于对肉苁蓉的寄生生物学研究不够深入,屠鹏飞认为肉苁蓉的种子只有撒在寄主的根上才能接种,因此,屠鹏飞及其课题组发明了“接种纸接种法”和“接种块接种法”,即将肉苁蓉种子撒在纸上,或用泥土做成种子块,将接种纸或接种块放在寄主根的附近,想以此提高接种率。这些方法虽然能够接种,但种子纸和种子块制作非常麻烦,难以进行大面积推广。

“我们当时真的是特别傻,这种做法花费很高,但取得成效很差,加上合作企业由于经营不善,很快就倒闭了。最后,这个项目没能顺利实施。”谈起这次重大挫折,屠鹏飞虽然表面上显得很轻松,但是,千龙网记者却从一本画册中发现他当时的头发是乌黑的,而如今才53岁的他已经是一头白发了,而且掉了许多头发……

屠鹏飞笑着说,现在回过头来看,当时还是对肉苁蓉的寄生原理没有彻底搞清楚。此后,经过多年的研究,他们的科研团队解决了肉苁蓉种子接种的三大关键技术。

“首先,我们在国际上首次阐明了肉苁蓉的寄生机制。”屠鹏飞解释说,他发现肉苁蓉种子能够发出一种信号物质,诱导寄主的根向种子方向分化形成毛状根;同时,当寄主的毛状根长到肉苁蓉种子附近,种子能够感觉到寄主根的信号物质,开始萌发,形成吸器吸附在寄主的毛状根上,建立寄生关系,这就像男女谈恋爱一样互相吸引。因此,只要肉苁蓉的种子撒在寄主根的附近就可以,没有必要撒在寄主根上。由此,他们发明了撒播法接种肉苁蓉,大大提高了接种效率。

“其二,基于肉苁蓉种子作为寄生植物的种子,野生环境下经过冬天的寒冷气候,才能萌发,我们发现了肉苁蓉种子必须经过低温层积才能萌发。”屠鹏飞补充说,其三,作为寄生植物的种子,在没有寄主根存在的情况下,难以进行萌发率测定,他们发现了氟啶酮能够诱导肉苁蓉种子萌发,建立了肉苁蓉种子萌发率测定方法,从而又建立了肉苁蓉种子质量标准。

正是这三项重大发现,屠鹏飞率领的科研团队迅速攻克了寄生植物人工高产稳产栽培的关键技术,为大面积推广提供了技术支撑。据统计,2013年2月,屠鹏飞带领科研团队对原有管花肉苁蓉栽培基地进行改造,建立优质种子生产基地2000亩;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他们又新建管花肉苁蓉优质种子生产基地2300亩。2015年,这两个优质种子基地生产管花肉苁蓉优质种子6300公斤。2013年11月25日,于田县第一次向当地农牧民免费发放特色药材科技惠民项目管花肉苁蓉种子,到2015年,已经连续3年为种植户免费发放优质种子8960公斤。

每年秋天,新疆和田地区于田县管花肉苁蓉的生长状况。

实验发现肉苁蓉重大药用价值突破传统功效

自从1990年开始,屠鹏飞就对我国肉苁蓉属植物进行了系统的资源调查、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安全性、质量评价等方面的研究,阐明了我国肉苁蓉属植物的资源状况、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在阐明其传统功效和作用机制的基础上,发现肉苁蓉所含的苯乙醇苷类成分具有明显的提高学习记忆、抗老年痴呆症和帕金森病、抗衰老、抗疲劳等多方面药理作用,并将其研制成为治疗老年痴呆症的二类新药。

屠鹏飞介绍说,我国肉苁蓉属植物有荒漠肉苁蓉、管花肉苁蓉、盐生肉苁蓉、白花盐苁蓉和沙苁蓉。我们对肉苁蓉属植物进行了系统的化学成分研究,分离鉴定了150多个化合物,其中32个为新结构化合物。这项药理作用研究表明,苯乙醇苷类对防治老年痴呆症和帕金森病作用十分明显,同时也是肉苁蓉的补肾壮阳和提高性功能的有效成分;寡糖类和甘露醇为肉苁蓉通便的有效成分。同时,他们又从肉苁蓉中分离鉴定了17个新结构多糖,发现6个免疫活性多糖。

肉苁蓉为传统的抗衰老中药,《药性论》记载:“肉苁蓉,益髓,悦颜色,延年。”为了证实肉苁蓉的抗衰老作用,屠鹏飞等利用肉苁蓉提取物喂养SAM-P8老化鼠,直到它们全部死亡,其结果表明,高剂量组平均寿命延长了大约15%。小鼠死亡的症状也完全不同,喂食肉苁蓉提取物的各组小鼠,死亡前食物、体重都没有明显的变化,毛也很亮,血压、心率都很正常。小鼠死亡后,经过专家实体解剖发现,小鼠各种脏器都没有明显的病变,属于正常死亡。

在长期实验中,屠鹏飞发现,利用肉苁蓉提取物喂养SAM-P8鼠,将它们的平均寿命从380多天延长到425天,平均寿命延长了大约15%。图为在鸡胚背根节培养试验中,人们在显微镜下能观测到,加入肉苁蓉提取物“类叶升麻苷”后,明显促进神经突起的生长。

通过这一系列的科学实验证明,屠鹏飞将肉苁蓉从传统的补肾阳、润肠通便等功效,发展到具有抗老年痴呆症和帕金森病、防治心脑血管疾病、抗疲劳、提高免疫功能等重大医药价值,大大提高了肉苁蓉的药用价值。

在大量的资源调查中,屠鹏飞发现管花肉苁蓉野生资源比较丰富,其寄主柽柳生长旺盛,生物量大,预示着其栽培产量会较高。而管花肉苁蓉分布于新疆南疆的塔克拉玛干沙漠,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就有人采挖销售,但是由于管花肉苁蓉没有收入药典,卖到其他省市均作为假药销毁。

于是,屠鹏飞对管花肉苁蓉进行了系统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安全性比较研究,发现管花肉苁蓉与传统使用的荒漠肉苁蓉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基本相同,管花肉苁蓉的安全性高,且有效成分明显高于荒漠肉苁蓉。为此,2003年,屠鹏飞向国家药典委员会提出,将管花肉苁蓉作为中药肉苁蓉的来源植物收入药典。2004年7月,国家药典委员会决定将管花肉苁蓉作为肉苁蓉药材的来源植物,收入2005年版的《中国药典》。

为获得优质的种质资源,2002年12月30日,肉苁蓉种子也搭载神州四号经过“太空洗礼”返回地球后,这些肉苁蓉种子产生了基因突变。2003年,屠鹏飞从中筛选出抗白粉病梭梭种质,发现了与抗白粉病有关基因;他又发现有效成分含量明显提高的荒漠肉苁蓉种质材料,筛选出高产、高有效成分含量的种质材料。同时,他还在寄主筛选中发现,多枝柽柳和多花柽柳在新疆和田地区适合作为管花肉苁蓉的寄主。

“我们的目的是获取肉苁蓉和柽柳在太空中基因突变的种子。”屠鹏飞笑着告诉千龙网记者,这些“太空肉苁蓉”和“太空柽柳”,经过几年精心培育后,他发现它们的基因又恢复了原状——基因没有变异。

2014年9月29日,新疆于田县举行第四次管花肉苁蓉种子发放仪式。

点“草”成金沙漠变绿洲催生边疆“镇定剂”

管花肉苁蓉被收入《中国药典》,这就解决了管花肉苁蓉作为中药肉苁蓉使用的法定地位问题。从此,管花肉苁蓉真正由“草”变成了“药”,也变成了帮助当地农牧民脱贫致富的“金”。屠鹏飞告诉千龙网记者:“作为一名科学家,光做科研是不行的。有了科研成果,科学家还必须想方设法将它们推广出去,体现其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

2012年,我国为了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发挥科技进步在改善民生和促进社会发展中的支撑和引领作用,科技部和财政部联合组织实施科技惠民计划。屠鹏飞抓住机遇,决定以肉苁蓉的主产地于田县为示范基地,牵头申请国家科技惠民计划的支持,并获得批准。该项目取得国家财政经费1700万元,新疆自治区及地方政府配套经费1961万元。

“有了经费,就好办事,我们在于田县把种子处理好,免费发给种植户,同时联合企业收购农牧民生产的药材,但种植户必须按照我们的方法进行种植。”屠鹏飞告诉千龙网记者,于田县党委和政府对大力支持他们的工作,把科技惠民计划项目的实施列入各乡镇的“一把手工程”来抓,并签订项目责任书,层层落实。

据统计,该项目自从2013年月实施以来,至今累计培训管理人员和技术骨干115人次,培训农牧民3085人次,建立管花肉苁蓉优质种子生产基地4300亩,柽柳苗木生产基地1010亩,免费为农牧民发放管花肉苁蓉优质种子近9吨;建立管花肉苁蓉高产、稳产示范基地5000亩,亩产达到了300公斤以上。结合沙漠治理,该项目新建管花肉苁蓉及柽柳栽培基地8万亩,并对原有9万亩低产基地进行了全面改造,亩产由原来的18公斤提高到100公斤以上。

2014年,该项目生产鲜肉苁蓉1万多吨,肉苁蓉及其切片产值达到1.099亿元,从事肉苁蓉种植的农牧民平均每户新增收入2.67万元,有部分种植大户年收入达到数十万元,其中于田县奥依托格拉克乡的阿不都拉·托乎提老汉,2014年秋收收入210万元!到2015年,肉苁蓉种植户达到3000多户,涉及1.8万人,生产鲜肉苁蓉1.5万吨,药材销售达到1.3亿元,每户新增收入4万元,创造了荒漠地区精准扶贫新模式。

为了全面推广肉苁蓉栽培技术,屠鹏飞组织中国农业大学的郭玉海教授等有关专家,前后花费50多万元,专门编写出版了肉苁蓉栽培技术系列丛书,包括《管花肉苁蓉及其寄主柽柳栽培技术》《荒漠肉苁蓉及其寄主梭梭栽培技术》和维汉双语的《管花肉苁蓉栽培手册》与《荒漠肉苁蓉栽培手册》,并免费送给新疆、内蒙古的科技人员和农牧民。

肉苁蓉虽然是一种常用的中药,但是,以前它属于资源濒危植物,我国国内100余种中成药产品因为缺少它而一度无法正常生产,各个医院临床用药也经常缺货,影响临床配方。随着于田县肉苁蓉的大面积种植,不仅有效缓解了国内中药工业和临床用药需求,还有力保障了我国中医、维吾尔民族医的临床用药,以及中药与民族药产业可持续发展。

北京大学中医药现代研究中心办公室刘文慧老师也在接受千龙网记者采访时回忆说,2015年,她第一次走进新疆和田地区于田县肉苁蓉生产基地发现,沙漠里一边是种上柽柳和肉苁蓉的沙土,一边是无边的流沙,就好奇地在流沙里踩了一脚,脚就陷下去了,流沙立即淹没了她的鞋子,而她踩到种植了柽柳和肉苁蓉的沙土上时,令她震惊的是,这些沙土已经结块。她抓起一块土仔细看了一下,原来沙漠的沙子已经变成了肥沃的土壤!

“以前我国的沙漠治理基本上是靠编草方格、沙障等,三四年就烂掉了。国家投钱,农牧民就干,国家不投钱,就荒废掉了,国家投入很大,但没有可持续性。而通过种植柽柳、梭梭,接种肉苁蓉的方式,既治理沙漠,又有很好的经济效益,国家不用投钱,当地老百姓自己就主动积极地干了,这是一种可持续治理沙漠新模式。”屠鹏飞告诉千龙网记者,多年来,新疆于田县通过人工种植柽柳和肉苁蓉,有效消除沙漠盐碱,增加土地肥力,有效改善了土壤,至今于田县已经累计治理沙漠17万亩。因此,于田县的气候也发生了显著改变,与治理前相比,浮尘天气几乎减少了一半。

迄今为止,屠鹏飞及其协作组经过16年的积极推广,内蒙古阿拉善盟已种植梭梭150多万亩,接种荒漠肉苁蓉30万多亩;新疆和田地区种植柽柳40多万亩,接种管花肉苁蓉30万亩。由此,内蒙古和新疆两地通过发展肉苁蓉生态产业,总共累计治理沙漠190多万亩,创造了中国特色的可持续治理沙漠新模式。

对此,时任新疆和田地区党委书记闫国灿评价说,屠鹏飞教授牵头的科技惠民项目,是为和田地区“量身定做”的好项目,既节水,又不用脑力,还省劳动力,当地群众将人工种植肉苁蓉戏称“懒人作物”。当地农牧民有事干了,也有经济收入了,生活条件改善了,社会就稳定了。

如今,屠鹏飞利用其技术优势,积极开展肉苁蓉深加工研究和系列产品开发。他发明了鲜肉苁蓉加工优质饮片新技术,成功开发治疗血管性痴呆的国家二类新药——“苁蓉总苷胶囊”,以及高含量肉苁蓉饮片、肉苁蓉提取物、肉苁蓉酒、肉苁蓉胶囊等系列保健品,出口到美国、日本、东南亚等国家。

“我还积极引进了一批企业到和田发展,使和田地区肉苁蓉产业初具规模。”屠鹏飞教授风趣地说,以前,人们看见沙漠掉头就跑。现在,沙漠成了人们自主创新“淘金”的乐园。他指着自己拍摄的一幅照片告诉千龙网记者,不少资金雄厚的大企业家也乐于投入巨资“玩”种植肉苁蓉,他们利用大型推土机,到沙漠里把几万亩、几十万亩的沙漠整平,再按照他的科学方法大规模种植肉苁蓉,构建肉苁蓉生态产业链,开始大规模沙漠“淘金”运动……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和人民健康意识的不断增强,以及我国政府对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推进,肉苁蓉产业将得到快速发展。屠鹏飞还认为,在今后10年内,他预计肉苁蓉种植面积将超过100万亩,开发肉苁蓉相关产品100多个,实现年产值200多亿元,进而形成西部特色的肉苁蓉生态产业,将名副其实地成为进一步稳定新疆、造福百姓的一剂“神药”。

记者手记:

屠鹏飞教授26年如一日研究肉苁蓉的人工种植和产品研发,取得了巨大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他的科研工作也得到了新疆和内蒙古当地政府的高度认可,他曾被授予“阿拉善盟荣誉公民”荣誉称号,和田地委还授予他“和田地区科技特等奖”。

时任新疆和田地区党委书记朱海伦将5万元奖金颁发给屠鹏飞后,他又自己另外掏出5万元,凑够10万元,向于田县党委和政府提出,要选择办学条件差、辍学孩子多、宗教极端主义思想最严重的乡办初中学校——斯也克乡中学,作为他对口帮扶的学校,希望将该校建设成为于田县示范中学。

最近,屠鹏飞又联系一些企业,着手筹资建立于田县育智基金,推进当地双语教育。“我在南疆跑了26年,充分认识到新疆的稳定问题很大程度上是教育落后的问题,尤其是双语教育。当地的少数民族不懂汉语,不能接受正面教育,无法了解外面的世界,就很容易被宗教极端分子所蛊惑。因此,我认为双语教育对南疆的稳定和发展非常重要。作为北大的教授,我要做一些我力所能及的工作。”屠鹏飞语重心长地说。

而在屠鹏飞的办公室里,千龙网记者看到,他的办公桌用了近20年,其中最显眼的一块挡板开裂后被同事干脆揭掉了,露出极不协调的颜色,他仍然坚持将就使用至今。据与屠鹏飞共事13年的同事介绍,屠鹏飞长期捐助大学贫困生完成学业,而他自己却一直勤俭节约,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同事们看见他一条裤子穿了10多年,那条裤子被磨得都露出了膝盖,他还舍不得换新的……

屠鹏飞的同事们都说他脑子里没有周末、节日放假的概念,他每天早上不到8点就到学校办公室了,晚上一般都是深夜1点才离开。他说,白天杂事太多,晚上才能安静下来思考科研的各种问题。而他的妻子要是哪天发现他在家里呆着,反而觉得不正常:“你今天怎么没有去单位呢?”

屠鹏飞的儿子在英国留学两年多,他竟然连一个电话都没有给儿子打过,他儿子也没有给他打过一个电话。“我们各忙各的,谁都不理谁。我只是偶尔问一下老婆,听老婆说一句‘儿子很好’,我就放心了。我觉得小伙子不用管得太多,让他自己发展。”屠鹏飞开心地笑着告诉千龙网记者,他要是两个月没去新疆看他的人工种植肉苁蓉基地了,那他一定会疯的……在他的世界里,肉苁蓉仿佛真的比儿子还要重要。

人物名片:

屠鹏飞,北京大学药学院天然药物学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第九、十届国家药典委员会中药材饮片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他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重大新药创制专项等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70余项,研究成果以第一人完成人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教育部自然科学奖和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二等奖各2项,中华中医药学会李时珍创新奖1项,成功研发新药2项,取得新药证书4个,发表论文700篇,其中SCI收录295篇,著作12部,授权专利20多项。

屠鹏飞坚持26年研究和推广应用的肉苁蓉项目,为带动新疆南疆地区和内蒙古西部沙漠治理、经济发展和农牧民致富做出了重要贡献,屠鹏飞也被当地干部和群众亲切地誉为“肉苁蓉之父”。(文/摄 千龙网记者 于振华)